

2025-07-11 20
为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公告,决定废止316项河北省地方标准,自2025年7月17日起执行。
这是河北省自2020年终止36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后,在标准化改革领域迈出的又一关键步伐。
河北的标准化改革历程
河北省此次废止316项地方标准并非突然之举,而是持续推进的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2020年11月: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终止36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主要涉及一般性工业产品标准、产品检验方法以及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等超出地方标准制定范围的项目。
2025年2月:根据生态环境厅建议,河北省废止《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4项省地方标准,因相关领域已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此次大规模废止316项地方标准,标志着河北省标准化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是对前期清理工作的延续和升级。
全国联动:地方标准改革浪潮下的地方响应
河北的行动并非孤例,它是全国首批13个试点省市的共同使命。我们看到,地方层面的标准化改革正呈现出联动与加速态势:
广东已明确提出通过“废止一批、整合一批、转化一批”的策略,目标是在试点期内将地方标准总量压缩40%以上,力度空前。
江西则着力“控制增量”,严格实施地方标准制定负面清单管理,将立项范围牢牢限定在地方自然与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内。
四川泸州等试点城市也设定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压缩40%以上),推动地方标准从追求数量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效益。
这种全国性的步调一致,彰显了中央破除市场分割、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决心,也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扫清技术规则层面的障碍。
标准化行业影响与实施挑战
地方标准的大规模废止和清理,短期内可能对部分行业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长期依赖地方标准作为技术依据的企业和机构。
废止地方标准后,如何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有效衔接,避免出现标准真空,需要制定详细的过渡方案。
企业需要重新调整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以适应新标准,可能增加短期合规成本,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影响较大。
如何落实“谁提出,谁组织实施”的责任机制,确保保留的地方标准得到有效实施,需要建立配套的监督评估机制。
标准化改革永远在路上。随着316项地方标准即将废止,河北省企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需迅速调整适应,将关注点转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实施应用。
河北省废止316项地方标准,绝非简单的“减法”,而是一场旨在重塑市场规则基础、释放发展活力的深刻变革。它标志着地方标准化工作从“重制定”向“重实施、重质量、重协同”的战略转型正式步入深水区。对于身处其中的行业从业者,理解改革逻辑、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对接更高层级或市场化的标准体系,是化挑战为机遇的关键。